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孟子三章的节奏划分

59

孟子三章原文划分节奏如下: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人心向背的重要性超过自然条件。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具体城池防御为例,说明仅靠地形无法取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通过反问句式,进一步阐释天时、地利、人和的相对重要性。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通过对比物质条件与人心向背,强调“人和”的核心作用。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总结治国理政的根本在于得民心。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列举六位在困境中崛起的历史人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阐述天命与个人磨难的关系,强调逆境对成长的必要性。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说明人需经历挫折才能自我反省和成长。

三、《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以权臣形象定义“大丈夫”,孟子提出不同标准。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孟子通过反问,指出礼的重要性。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阐述儒家伦理中的“顺”,强调道德修养。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定义真正的“大丈夫”应具备的胸怀与担当。

四、《鱼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通过生命与道义的抉择,提出核心伦理观。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以全义者也

强调道义的优先性,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

以上划分均参考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及权威注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