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

59

一、端午节历史背景

纪念屈原

端午节最广为人知的起源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屈原因忠言逆耳被流放,最终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民间为防止鱼虾啃食其身,划龙舟、投粽子成为重要习俗。

其他纪念对象

- 伍子胥:

吴国大夫,因被谗言陷害身亡,楚国百姓于五月五日投江祭奠,形成端午习俗。

- 曹娥:东汉孝女,为寻找父亲投江后溺亡,民间以此为孝行典范。

二、端午节文化习俗

赛龙舟

起源于打捞屈原遗体,现发展为龙舟竞渡,象征驱邪避灾、团结协作。赛龙舟时需击鼓指挥,鼓手与划手默契配合。

吃粽子

用糯米包裹红枣、豆沙等馅料,形似龙舟。不同地区有特色,如嘉兴肉粽、碱水粽等。

挂艾草与菖蒲

艾草、菖蒲被认为可驱邪避疫,民间常将其悬挂于门楣或佩戴于香囊。

佩香囊与五彩丝线

女孩佩戴香囊,男孩系五彩丝线(脚踝或手腕),寓意驱邪保平安。

三、诗词歌赋

屈原作品

- 《离骚》:奠定楚辞体,表达对楚国命运的悲怆。

- 《九歌》:以神话人物歌颂自然与人文精神。

现代创作

- 例如:“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融合传统与现代语言)。

四、端午节的现代意义

文化传承

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延续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感。

精神象征

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体现坚守信念的精神,激励后人追求真理。

五、手抄报内容结构建议

标题:

如“端午安康,粽香传情”。

板块划分:历史渊源、习俗体验、诗词赏析、家庭互动等。

插图建议:绘制龙舟、粽子、艾草等元素,增强视觉吸引力。

通过以上内容,可全面展现端午节的丰富内涵,既传承文化,又兼具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