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衣食与修养的诗句,可综合多篇古诗词进行整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衣食与品德修养
1. 《劝学》(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无直接衣食关联,但强调品德修养的积累过程。
2. 《诫子书》(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句被后世广泛传诵,成为修身养性的经典。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居安思危的品德,也隐含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二、衣食与淡泊名利
1.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体现佛教禅宗的淡泊思想,反对物质追求。
2.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展现田园生活的质朴,反映隐士对物质与精神满足的价值观。
三、衣食与社会责任
1.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通过描写农民劳作,体现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2. 《卖炭翁》(白居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体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隐含对公平社会的向往。
四、衣食与自然和谐
1.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暗示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2.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体现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反映物质与精神满足的辩证关系。
注:部分诗句虽未直接提及衣食,但通过隐喻或背景描写,间接关联到品德、社会或自然主题。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