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典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讲述了他通过政治手段扶植秦国子楚(后改名子楚,即秦庄襄王)成为秦国国君的故事。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典故背景
人物介绍
子楚是秦昭襄王的孙子、秦庄襄王(前247年—前238年在位)的太子,因秦赵渑池会盟后作为人质被赵国扣留于邯郸,生活困顿。
吕不韦的机遇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大商人,常往来于各国。在邯郸街市偶遇子楚后,他发现其虽身处困境却气度不凡,便认为“此奇货可居”,决定以政治投机为契机改变其命运。
二、核心经过
初步接触与计划
吕不韦先以重金贿赂赵国监守异人的官员公孙乾,结识异人并游说其回国。他向异人分析秦国现状,指出秦王年老,太子安国君宠妃华阳夫人无子,异人作为唯一子嗣有继位可能。
实施策略
- 吕不韦向异人承诺助其回国后共享秦国土地,子楚欣然接受。
- 他通过赵国贵族华阳夫人展开游说,送奇珍异宝,并以秦始皇母亲为媒,最终说服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
结果与影响
异人回国后继位为秦庄襄王,吕不韦被任命为相国,掌握实权。秦庄襄王去世后,吕不韦进一步巩固权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三、成语寓意
“奇货可居”原指商人囤积稀货待价而沽,后比喻凭借独特资源或时机获取巨大利益。在此典故中,吕不韦将“异人”视为“奇货”,通过政治运作将其转化为秦国的未来君主,体现了其远见与权谋。
四、历史评价
该典故展现了战国时期权臣与贵族结合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间频繁的权力博弈。吕不韦的成功不仅在于商业头脑,更在于对历史机遇的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