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语的常见搭配和语境,正确表达应为 无源之水,而非 无水之源。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成语含义与出处
无源之水:指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或根源的事物。
无本之木:指没有根的树,同样比喻缺乏基础的事物。
出处:该成语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意为“我与伯父的关系,就像衣服有冠冕、木头有树根一样”)。
二、常见搭配与用法
近义词:无米之炊(如“知识是知识的无米之炊”)。
反义词:源远流长(如“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
结构:并列复句(如“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错误表达的原因
语义混淆:将“源”与“水”位置调换后,成语的比喻关系被颠倒,导致语义不符。
书写习惯:成语的固定搭配经过长期使用形成习惯,需按原序书写。
四、补充说明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理论、计划等缺乏实际依据的情况,例如:“他的理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久。”。
综上,正确表达应为 无源之水,既符合成语的本义,也符合语言习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