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分论点及事例,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梳理:
一、理想与奋斗精神
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事例:
马克思:选择为人类服务作为职业理想,历时18年完成《史记》,开创纪传体通史;
爱迪生:通过无数次实验发明电灯,展现持续奋斗的精神;
居里夫人:在艰苦条件下研究放射性元素,最终获诺贝尔奖。
二、理想与时间管理
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事例:
鲁迅: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著称,高效完成《狂人日记》等作品;
巴尔扎克:每日坚持写作,终成《人间喜剧》等巨著;
朱自清:用“分秒必争”形容时间管理,代表作《背影》广为传诵。
三、理想与逆境抗争
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事例:
伽利略:在望远镜发明初期面临质疑,仍坚持研究,推动天文学发展;
华罗庚:幼年贫困却坚持数学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霍金:身患绝症后仍坚持科研,提出黑洞蒸发理论。
四、理想与人生价值
分论点:理想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事例:
马丁·路德·金:为黑人权益奋斗,提出“我有一个梦想”,推动民权运动;
屠呦呦:研发青蒿素,降低疟疾死亡率,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解决数亿人口粮食问题。
五、理想与自我超越
分论点:理想是灵魂的灯塔
事例: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坚持创作,完成《第九交响曲》;
张海迪:高位截瘫后自学多国语言,翻译16部著作;
史蒂芬·霍金:瘫痪后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探索宇宙奥秘。
总结
理想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勤奋、时间管理、逆境抗争和自我超越,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同时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