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是《文学改良刍议》。该文章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开端,主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提出文学创作应“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等八项原则。
具体背景与意义
时间与刊物 文章于1917年1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期,陈独秀随后在2月1日发表《文学革命论》进行呼应。
核心主张
- 白话文运动: 主张用大众能理解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文学更通俗易懂。 - 内容革新
历史影响
- 该文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共同构成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文学语言和思想的现代化。
- 被鲁迅称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新阶段。
其他相关作品
白话诗探索:
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开创了中国白话诗的先河。
综上,《文学改良刍议》不仅是胡适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思想启蒙文献。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