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含义
父母的无私奉献 该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出于最真挚的情感,愿意为子女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承受痛苦(如“泪血溶入儿女身”)。
子女的缺乏理解
子女往往难以完全理解父母的苦心,甚至因代际差异或自身局限产生误会,但父母仍会一如既往地关怀子女。
情感的普遍性与共鸣
通过“天下父母”的表述,强调这种情感的普遍性,引发人们对父母辛劳的共鸣与敬意。
二、出处与背景
作者与创作背景: 该句出自清朝慈禧太后为母亲富察氏所作的《祝母寿诗》。慈禧因无法亲临母亲六十大寿庆典,以诗表达愧疚与祝福,诗中“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成为传诵名句。 三、相关解读 “可怜”的双重含义
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父为子隐”的思想,强调家庭责任的传承与代际情感的纽带。
四、使用建议
该句多用于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劝慰或自我反省。例如:
子女劝慰年迈父母时:“愿您安享晚年,莫为子女操心。”
文人抒发亲情时:“读《祝母寿诗》,方得今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