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导向是指通过媒体、宣传工具和社会机构对公众舆论进行评价和引导的过程,旨在通过舆论影响公众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其核心要素和特点如下:
一、核心定义
舆论导向是通过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意向并控制行为,使公众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参与社会活动。例如,政府通过媒体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主要功能
社会评价功能 对社会现象、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区分正面与负面因素,形成主流舆论。
舆论引导功能
通过报道选择、议程设置等手段,将零散的舆论转化为系统、集中的意见。
舆论塑造功能
通过持续宣传,塑造公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如国家形象、道德标准等。
三、实施主体与原则
实施主体
主要包括政府宣传部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及意见领袖等。
基本原则
- 党性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 正面引导原则
四、与舆情的区别
舆论导向是主动引导舆论方向,而 舆情是公众自然形成的社会情绪和意见;
舆论导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政策实施,而 舆情更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公众诉求。
五、重要性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党性的重要标尺,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是实施社会控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手段。例如,在突发事件中,及时、准确的舆论引导能稳定民心、凝聚共识。
综上,舆论导向通过评价、引导和塑造舆论,形成社会共识,推动社会沿着既定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