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仗义”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不守信用、不讲义气、不遵守道义的行为,通常被视作不道德的表现。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不守信用 指违背承诺,不履行应尽的义务。例如:朋友借钱不还,或约定了事情却失约。
不讲义气
指缺乏对朋友或道义的忠诚与支持,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例如:朋友遇到困难不伸出援手,甚至落井下石。
缺乏责任感
在集体或社会事务中,不承担应尽的责任,甚至推诿扯皮。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没义气、不侠义、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反义词
三、使用场景示例
人际关系
“他平时说话算话,但这次关键时刻不仗义,真让人失望。”
“她对朋友很够意思,每次有难都主动帮忙,真是个仗义的人。”
社会行为
“这位法官审理案件不偏不倚,真是仗义执言。”
“企业为环保事业捐款,展现了社会责任感,这是真正的仗义行为。”
四、相关辨析
在东北方言中,“不仗义”可能带有“理直气壮”的贬义色彩,例如:
> 他仗义疏财是假,不仗义是真强
需注意,“不仗义”与“不够意思”虽被部分语境混用,但后者更偏向于表达“不合情理”或“失礼”,而非完全违背道义。
综上,“不仗义”主要指道德层面的失范,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