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无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kāng kǎi wú sī,指 大方、不吝啬,且毫无私心。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基本解释 - 慷慨:
指性格豪爽、不吝啬,常与“解囊”(如“慷慨解囊”)等词语搭配,强调经济上的大方援助。
- 无私:指没有私心,心怀公义,常与“公正”“奉献”等词语关联。
引申含义 可引申为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如“慷慨激昂”。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慷慨解囊(经济援助) 乐善好施(乐于行善) 慷慨就义(为正义牺牲) 反义词
自私(只图个人利益)
三、出处与用法
文学出处:
最早见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袁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形容人虽沉默却乐于助人)
近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也使用过类似表述。- 现代用法:
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他性格慷慨无私,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四、例句
“我们的祖国以慷慨无私的胸怀,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
“她面对困难时始终慷慨无私,令人敬佩。”
综上,“慷慨无私”是褒义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尤其强调在物质或精神上对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