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经典田园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与生存困境的矛盾。全诗如下: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一、诗句解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绘了农民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仍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汗水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这一句通过“日当午”的时间点和“汗滴”的细节,突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农民劳动成果的尊重与对劳动的同情。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汗水和心血,揭示了“食为天”的生存压力。
二、主题与意义
对农民辛劳的同情
诗中通过“锄禾”“汗滴”等意象,展现了农民不畏酷暑、终年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敬佩与怜悯。
社会现实的批判
尽管诗中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耕者有其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隐含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
艺术特色
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成为悯农题材诗的代表作,被后世广为传诵。
三、历史影响
该诗与《悯农·其一》共同构成“悯农”诗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关注民生、反映社会问题的经典范例,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