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淡泊名利、隐世退居的诗句,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以田园生活为乐,表达了对官场纷扰的厌倦,"采菊东篱下"成为隐士文化的经典意象。
二、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诗句体现其"半官半隐"的生活态度,"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蕴含禅宗思想。
三、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李白借酒消愁,表达对权贵生活的蔑视,"但愿长醉不愿醒"成为反抗世俗的名言。
四、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杜甫在战乱中体悟人生,诗句劝人放下执念,珍惜当下,体现豁达的人生态度。
五、白居易《感兴二首·其一》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深知不要忧。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白居易以平和心态面对人生,诗句劝诫人们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六、其他经典诗句
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虽表达壮志,亦隐含对功名淡泊的超越。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提出淡泊与宁静的修养观。
洪应明《菜根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禅宗思想与淡泊名利高度契合。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隐士文化与人生智慧,既有田园诗人的躬耕自得,也有禅宗的出世情怀,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淡泊名利的思想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