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自我救赎典故,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典故背景
人物身份: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出身名门但年少时放荡不羁。
社会环境:西晋时期,周处因横行乡里,与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并称“三害”,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二、事件经过
自知为害 周处偶遇乡人责骂其“三害”之名,悔悟后决定为民除害。他先射杀猛虎,又与蛟龙搏斗三日三夜,最终成功斩杀蛟龙。
改过自新
战胜蛟龙后,周处羞愧难当,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官员,历任新平太守、广汉太守等职。
三、历史影响
文学价值: 该典故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唐代《晋书》进一步确立其历史地位,成为后世教育后人“知错能改”的典型范例。 现实意义
四、相关改编
明代黄伯羽将其改编为《蛟虎记》传奇,京剧中保留《除三害》剧目,延续了这一传统。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