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的科普知识涵盖其基本参数、地质结构、生命演化、运动特性及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基本参数与结构
太阳系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第三颗行星,直径、质量和密度均为类地行星之最,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形状与自转
地球呈扁球体,赤道半径6378.137公里,极半径6356.89公里,自转周期约23小时56分(平太阳时)。
公转与轨道
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半长径149,597,870公里,公转周期1恒星年(365.25天),黄赤交角23°27′。
二、地质与内部结构
分层结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含石英、长石等)、地幔(橄榄石、辉石为主)和地核(铁镍为主,核心温度约7500K)。
板块构造
由7大板块组成,板块移动速度每年1-10厘米,驱动地震、火山及大陆漂移。
三、生命与资源
生命起源与多样性
地球约46亿年前形成生命,现有超1万亿种生物,人类是唯一智慧生命,占据地球表面约71%的水域。
资源与保护
地球矿物、大气和水资源维持生命,但人类活动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需加强保护。
四、运动特性
自转与公转速度
自转线速度约1600km/h,公转速度约10万km/h,但因惯性人感知不到。
时间变化
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减慢,约每1亿年增加1小时,未来可能延长至25小时。
五、人类活动影响
环境危机
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生态平衡,需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应对。
宇宙保护
木星等行星阻挡陨石,地球通过磁场和大气层保护生命。
以上内容整合了权威资料,涵盖地球科学、生命演化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适合科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