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伏不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ǒng fú wú wéi,字面意思是“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引申为毫无抵抗、完全顺从。该成语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一回:“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原指猴子们见到孙悟空称王后,纷纷表示顺从,后多用于形容对权威、规则或强权的屈从。
具体解析:
字面含义 - 拱:
指抱拳举到头上,表示恭敬或敬畏;
- 伏:指低头弯腰,表示谦逊或顺从;
- 无违:指没有违抗或不同意见。
引申含义
该成语常被引申为在生存压力下主动屈服,或为了权力、地位等目的而不得不顺从,例如:“他为了晋升主动拱伏无违。” 但需注意,这种用法可能带有贬义,暗示缺乏主见或被迫屈服。
使用注意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对权威的屈从,而非真诚的顺从。在现代语境中,使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境判断是否带有贬义色彩,避免误用。
出处示例:
《西游记》第一回中,孙悟空称王后,其他猴子“即拱伏无违”,表现了它们对强权的默认接受。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