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的例子可分为历史人物、现代人物、自然现象及文学作品四大类,具体如下:
历史人物 - 左思:
西晋文学家,幼年智商低下却立志创作《三都赋》。他通过十年潜心研究、广泛阅读和实地考察,最终完成这部名篇。 - 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被蔡瑁陷害后,以“龙非池中之物,乘雷欲上九霄”自喻,暗含积蓄力量、等待复仇的决心。
现代人物 - 中国冰雪健儿:
2020-2021赛季,中国冰雪运动员在河北、延庆等地刻苦训练,为北京冬奥会储备技术,如空中技巧队完成高难度动作、钢架雪车队优化技术动作等。 - 列奥纳多·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通过长时间素描练习(如画鸡蛋)积累技艺,最终创作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不朽作品。
自然现象 - 火山爆发:
地壳运动积累能量后突然喷发,如夏威夷火山、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等,均需长时间积聚岩浆压力。 - 潮汐现象:月球引力作用使海水周期性涨落,需积累天体位置变化才能形成高潮。
文学作品 - 《三国演义》: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镇压起义,实则暗中积蓄兵力,最终统一北方。 - 《水浒传》:武松为兄报仇,先在景阳冈打死猛虎,再潜入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密室,形成“蓄势待发”的情节转折。
注:近义词如“厚积薄发”(强调长期积累)和“整装待发”(侧重准备行动)也可用于描述类似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