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民法总则和通则的区别

59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地位与体系结构

范围差异

《民法通则》是1986年颁布的独立法律,涵盖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原本属于民法分则的内容,而《民法总则》是21世纪编纂的民法典总则,属于《民法典》的一部分,仅规定最一般性原则和基本制度。

体系定位

《民法总则》在民法典中居于统领地位,集中规定民事基本原则、主体、权利义务、法律行为、代理、责任、诉讼等一般性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二、制定背景与理念

时代背景

《民法通则》制定于改革开放初期,重点解决物质生活需求,强调经济功能;《民法总则》则制定于经济基础更稳固的时期,兼顾经济效率与人文关怀。

立法理念

《民法总则》将人身关系的调整置于财产关系之前,体现了对人格权、隐私权等新型民事权益的重视,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三、内容差异

新增内容

《民法总则》新增了环境权、公司股东权、人格权保护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容,而《民法通则》未涉及。

删减与修改

《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中部分过时规定进行了删减,如简化民事行为能力认定标准,同时强化了合同自由原则。

四、法律后果

适用范围

《民法通则》仅适用于1987年后的民事法律关系,《民法总则》则适用于2021年后的全部民事活动。

修订效力

《民法典》实施后,《民法通则》被废止,其内容被《民法总则》及后续分则所吸收。

综上,民法总则通过体系重构和内容更新,适应了新时代社会需求,体现了从“以经济为中心”到“经济与人文并重”的立法理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