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受到多方面影响,但其中最为核心的影响来源是英国作家 托马斯·哈代。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哈代的影响
艺术理念的共鸣
哈代的《荒凉的城子》等作品展现的悲观主义美学与徐志摩后期的沉郁风格高度契合。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等早期作品中虽已显浪漫主义色彩,但后期诗作中常融入对生命无常的哀思,这种转变与哈代的悲观哲学影响密不可分。
创作方法的借鉴
哈代强调“诗为情生”,其抒情诗的叙事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对徐志摩影响显著。例如,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动态场景,展现了类似哈代式的诗意生活。
二、其他重要影响因素
西方教育背景
在剑桥两年留学期间,徐志摩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唯美派诗歌。英国浪漫主义传统(如济慈、雪莱)和唯美派强调的自然美、情感共鸣,为他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养分。
女性诗人的启发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等女性对徐志摩的创作灵感有重要影响。她们的爱情经历激发了他对抒情诗的探索,使他的作品兼具个人情感与普遍性。
翻译与创作实践
徐志摩早期通过翻译外国诗歌(如济慈、雪莱作品)探索新诗形式,这种“以译代作”的创作策略也间接受到哈代等西方诗人的启发。
三、总结
托马斯·哈代通过艺术理念、叙事技巧和哲学思想,对徐志摩中后期的诗歌风格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同时,西方教育背景、女性诗人影响及翻译实践共同塑造了徐志摩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尽管徐志摩的诗歌也融合了其他来源的灵感,但哈代的影响无疑是最为深刻和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