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在两汉时期因避汉宣帝刘询讳,曾改称 孙卿或 孙卿子。这一称谓的变化源于汉代对君主避讳的礼制要求,体现了荀子因政治环境调整而做出的个人牺牲。
补充说明:
原称与别称
- 原名为 况,字 卿,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 两汉时期因避讳汉宣帝讳,改称 孙卿,后因居兰陵(今山东兰陵)而以兰陵为姓。
历史影响
- 荀子的思想体系以儒家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道家等学派,对后世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尤其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领域贡献突出。
若需进一步了解荀子的生平或思想,可参考《荀子》原著或权威研究著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