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版原文
一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虎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注释:此处“虎”应为“狼”,可能是输入错误)
分章注音与注释
第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描述屠夫晚归,肉已吃完只剩骨头。- 虎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一只狼出现,盯着肉垂涎,跟在屠夫身后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夫害怕,用刀砍下少量肉给狼,狼走后仍追来。- 后挂肉于树,狼止:最终将肉挂在树上,狼才停止。 第二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屠夫傍晚赶路,被狼追赶。- 途中有夜耕者遗行室,奔入伏焉:路上有夜耕者留下的屋子,狼潜伏其中。- 狼探爪入,一犬坐于前:狼从草丛中伸出爪子,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伏。-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夫突然反击,砍死狼头,又杀死另一只狼。- 后狼穴其中,欲隧入攻其后:被杀的狼钻入草丛,另一狼企图从洞穴攻击。-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夫从背后砍断狼腿,最终杀死它。 补充说明
字音标注:
- 狼(láng):第二声,后鼻音,本义为野兽,引申为凶恶。 - 苫(shǎn):草字头,表示覆盖物,如茅草。 - 瞑(míng):闭眼,此处形容狼似睡非睡的状态。2. 文学特色
- 文章通过对比狼的贪婪与屠夫的机智,展现了生存智慧。 - 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3. 历史背景
- 作者蒲松龄借狼喻指当时社会的凶险与人心险恶,具有现实批判意义。以上注音与注释综合自《聊斋志异》原文及古文注音工具,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