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íng zhé,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明智、通达事理 “明哲”指具有洞察力、能明辨是非、处理事务果断的人。例如《论语》中提到“知之曰明哲”,强调通过智慧应对问题。
指明智睿哲的人
该词常用于形容品德高尚、有远见的人,如历史人物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明哲”赞誉君主应具备的素质。
二、出处与背景
典籍依据: 最早见于《书·说明上》,“知之曰明哲”,强调知识与智慧的结合。 哲学内涵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明理、睿智、贤明、哲思。
反义词:愚昧、糊涂、昏庸。
四、使用示例
形容人:
“他性格明哲,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见解。”
处世哲学:
“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明哲保身的智慧,但需把握适度原则。”
名字寓意:
“明哲”作为名字时,常寄托对光明磊落、才德兼备的期望,如“明哲保身”等成语也源于此词。
五、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明哲”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赞誉,更蕴含着对社会责任与处世智慧的追求。它倡导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以平和心态应对挑战,达到“海阔天空”的境界。
综上,“明哲”是一个兼具哲学思考与实践智慧的词汇,既强调内在品德,也注重外在行为准则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