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花的学校泰戈尔原文及赏析?

59

《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中的经典作品,通过拟人化手法描绘了雨中花朵的奇妙景象,展现了儿童纯真视角与自然生命的交融。以下是原文及赏析:

一、原文节选

```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地跳着舞。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

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壁角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

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

冲了出来。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

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

二、赏析要点

拟人化手法

泰戈尔将花拟人化为“地下的学校”学生,赋予其人类行为(如“关门做功课”“站壁角”“放假”),通过“老师”“妈妈”的设定,强化儿童视角的代入感。

儿童视角的奇幻想象

诗中“花孩子们”的形象充满童趣:

- 雨后花朵“突然跑出来”“狂欢地跳舞”,将自然现象与儿童活泼天性结合;

- 花儿因“想出来游戏”被想象为“罚站壁角”,通过对比突出自由与约束的趣味。

情感共鸣与哲思

通过“花的孩子也有妈妈”的设定,泰戈尔隐喻人类对母爱的共通感受,同时暗示自然与人类情感的紧密联系。

艺术特色

- 语言:

简洁明快,充满童真,如“东风吹着口笛”“雷云拍着大手”;

- 结构:分为三部分,逐步展开花的“学校生活”“放假玩耍”“回归自然”,层次分明。

三、教学与文化意义

儿童文学典范:展现儿童视角的独特魅力,被多国教育机构选为教材;

哲学启蒙:通过自然现象引发对生命、自由与爱的思考;

跨文化价值:超越语言障碍,传递普遍性的情感与自然认知。

四、争议与反思

部分教育资料认为,该诗可能通过奇幻想象间接表达对传统教育束缚的批判,但其核心仍以童真与自然之美为主,需结合具体教学目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