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众多,以下为最具代表性的五个典故,涵盖不同朝代和背景: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为薄太后所生,母亲患病三年,他亲口尝药后让母亲服用,日夜守护。其治国有方,与汉景帝共同开创“文景之治”,以仁孝著称。
啮指痛心(曾参)
春秋时期,曾参因母亲咬指期盼归家,迅速返回侍奉。他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著述《大学》《孝经》,被尊为“宗圣”,以言行诠释孝道。
百里负米(仲由)
仲由幼年家贫,常负米百里为父母奉食。成年后为官,仍念及双亲,孔子赞其“生时尽力,死后思念”,体现传统孝道中“事父母,能竭其力”的精神。
老莱娱亲(老莱子)
楚国隐士老莱子为博父母欢心,70岁装婴儿啼哭、跳舞,甚至跌倒装死。其孝行感动天帝,后成为“老莱娱亲”的典故,象征以智慧和行动赡养父母。
闻雷泣墓(王裒)
魏晋时期王裒,因父亲被害而终身不仕。母亲去世后,每逢雷声便跪墓痛哭,读《蓼莪》时泪流满面。其孝心被后世传为“闻雷泣墓”的典范。
其他补充: 陆绩怀橘
黄香温席:冬温被褥、夏扇凉席,以身体侍奉父亲;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官员为寻找失散母亲,甚至弃官,体现至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