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悟空(动作与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只见那猴王脱了冠着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第2回)
通过“脱冠着服”“爬上大树”“自在受用”等动作,展现其桀骜不驯与神通广大。
神态描写
“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第2回)
通过“抓耳挠腮”“暴躁乱跳”的神态,刻画其因被责骂而激怒的情绪。
二、猪八戒(语言与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八戒跪在地下道:‘哥啊,我不曾骂你,若骂你,就嚼了舌头根。我只说哥哥不去,我自去报师父便了,怎敢骂你?’”(第2回)
通过八戒的自我辩解,体现其憨厚与对兄长的忠诚。
心理描写
“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我等唐僧在此,望见他离不上三里,却怎么这半晌还不到?想是抄下路去了。’”(第2回)
展现其机敏与对行程的焦虑。
三、唐僧(外貌与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唐僧: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第6回)
通过“佛衣”“明珠”等意象,凸显其神圣与慈悲的形象。
语言描写
“三藏不敢高言,慢慢的叫一声:‘施主,问讯了。’”(第9回)
体现其谦逊与宗教人士的仪态。
四、沙僧(外貌与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沙僧: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第6回)
通过“红焰发”“圆睛”等特征,塑造其沉稳与忠诚。
动作描写
“八戒歇了行李,都伫立绿荫之下。三藏拄着九环锡杖,按按藤缠篾织斗篷,先奔门前。”(第9回)
展现其沉稳的行事风格。
以上片段综合了不同人物的典型特征,既有动作与神态的动态描写,也包含语言与心理的细腻刻画,共同推动故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