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国家三令五申规定的是什么?

59

关于“国家三令五申”的具体内容,综合历史典籍和现代应用场景,可分以下两点解释:

一、历史典籍中的“三令五申”

“三令”的原始含义

三令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原指古代军事行动中的三项基本指令:

- 一令:

观察敌情,分析地形以确定战斗地点(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 二令:通过金鼓声和旌旗信号统一士气(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

- 三令:挥舞斧钺宣布奖惩措施(举斧,以宣其刑赏)。

“五申”的原始含义

五申指五种反复申明的内容:

- 一申:

明确赏罚标准以统一军心(申赏罚,以一其心);

- 二申:说明作战任务与分工(申视分合,以一其途);

- 三申:再次确认战阵旌旗(申画战阵旌旗);

- 四申:夜间作战时听闻火鼓信号(申夜战听火鼓);

- 五申:对违令行为以斧钺严惩(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

二、现代语境中的引申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三令五申”已脱离军事范畴,多用于形容上级对下级多次命令或告诫,例如:

学校多次强调不迟到早退;

政府部门反复告知食品商家规范操作;

企业对员工再三强调安全规范。

三、核心特点

核心要素:

包含“三令”(军事行动指令)和“五申”(反复申明规则);

核心价值:

通过重复强调确保指令执行,体现“令行禁止”的管理原则。

四、相关注意事项

成语演变:现代使用多为引申义,与原始军事含义存在差异;

类似表达:如“朝令夕改”(指政策频繁变动)。

综上,“国家三令五申”既保留了军事术语的框架,又演变为泛指多次命令或告诫的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