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强人意”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原义:
指勉强使人满意,其中“差”表示“稍微、尚可”,“强”表示“振奋、鼓舞”。
引申义:
现多用于形容事物或表现虽不完美,但基本达到预期或勉强过得去。
二、成语出处
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光武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吴汉在战事不利时整顿军备、鼓舞士气,光武帝以此评价他。
三、用法与感情色彩
用法:作谓语或定语,常与“表现”“结果”等搭配。
感情色彩:原为褒义,现多含中性或略带无奈的意味。例如:
正面评价:“这部电影情节紧凑,差强人意。”(勉强满意)
负面评价:“工作成果差强人意,需加改进。”(含失望情绪)
四、常见误区
误解为“非常满意”:
实际应为“稍微满意”,如“这次演讲差强人意”,表示勉强达到要求。
误用为“强迫接受”:
与“强人所难”等成语混淆,如“他的建议差强人意”应改为“他的建议勉强可接受”。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聊胜于无、尚可、勉强合格。
反义词:令人失望、差强人意(作宾语时)。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差强人意”需结合语境理解其褒贬倾向,并注意与相似成语的区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