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 忘我地沉浸于某种境界或事物中,常带有满足、愉悦的情感色彩。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本义:
原指因饮酒过量而陶醉,如“陶然共醉菊花杯”。
引申义:
后指沉醉于自然、艺术、思想等抽象境界,如“月光下的陶醉”“为音乐陶醉”。
二、用法特点
主动沉浸:
强调主体主动进入某种状态,如“他陶醉于书海”。
情感表达:
常与“沉醉”“沉浸”等词互换使用,但“陶醉”更侧重愉悦的体验。
语境拓展:
可形容自然景观(如山水)、社会现象(如理想)或精神世界(如艺术创作)。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沉醉、沉浸、迷恋、着迷。
反义词:清醒、觉醒。
四、造句示例
自然景观:
眼前的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旅游胜地确实名不虚传。
艺术体验:
她陶醉于自己的歌声,仿佛与世界融为一体。
精神境界:
他为光明的前景而陶醉,眼中闪烁着坚定信念。
五、文学引用
唐代崔曙《九日登仙台》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诗句借陶渊明(彭泽宰)的典故,表达与自然同醉的情怀。
综上,陶醉通过“忘我”“沉醉”等内涵,成为表达深度体验与情感共鸣的常用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