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一论述,其出处和背景可归纳如下:
一、出处与文献依据
文献来源
该句出自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艺文志》,是古代对小说家起源和小说性质的最早记载。
具体位置
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班固明确将小说家归类为“九流十家”中的“小说家者流”,并解释其职责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二、核心含义与背景
小说家的起源
小说家最初是帝王为了解真实社会情况而设立的稗官,主要职责是收集民间言论、风俗和事件,并呈报给上层统治者。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民间信息的重视,但小说家因地位低下,常被列为“不入流”。
小说的性质
早期小说以记录民间琐事为主,内容多涉及社会底层生活、神话传说等,具有“稗史”属性,与正史的官方记载形成鲜明对比。例如《汉书》中提到的《史记·货殖列传》部分内容,就被视为“小道”。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史学价值
小说家通过记录民间故事,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是正史的重要补充。例如《史记》中《屈原贾生列传》的民间传说,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
文化意义
小说家群体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态,其作品常包含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思考。如《史记》通过“列传”形式,展现了多样化的历史叙事方式。
四、后续发展
随着历史演变,小说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但《汉书·艺文志》的论述仍为理解中国古代小说起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