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水田园类
《滁州西涧》 -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以细腻笔触描绘春日涧水、野渡等景,借景抒发恬淡情怀,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惠崇春江晚景》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通过动宾对仗展现春江生机,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游山西村》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农村山水为背景,蕴含哲理,被朱熹《春日》相媲美。
二、边塞山水类
《将进酒》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融合黄河、高山意象,展现壮阔边塞风光与人生哲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夸张手法描绘边塞雪景,意境雄浑。
三、山水哲理类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通过禅意营造,体现"万籁俱寂"的哲学境界。
《观沧海》 -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天气凉,洪波涌起按玉衡。"
以宏大视角展现海岛山水,蕴含"天人合一"思想。
四、山水抒情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以景寄情,抒发抗金壮志与悲怆情怀。
《送灵澈上人》 -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通过送别场景,隐喻禅宗"空灵"境界。
五、山水写景类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夸张手法描绘庐山瀑布,成为山水诗经典。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细腻描绘西湖早春景色,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上诗词均围绕山水展开,或写实、或抒情、或哲理,展现了不同视角下的自然美感。建议结合具体场景品味,可配合山水画作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