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划分,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间隔15天。具体如下:
一、二十四节气列表
立春 (正月寅) 春季开始,万物复苏,气温回升,春雨润物
雨水
(正月卯)
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惊蛰(二月卯)
冬眠生物苏醒,气温变化大,春雷始鸣
春分(二月卯)
昼夜几乎相等,春季进入全面生长期
清明(三月辰)
气温回升,春意盎然,适合踏青祭祖
谷雨(三月辰)
雨水增多,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寒潮天气结束
立夏(四月巳)
入夏之始,万物生长蓬勃,气温逐渐升高
小满(四月巳)
麦类等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四月巳)
夏季作物成熟收获期,太阳移至黄经75度
夏至(四月巳)
白昼最长,进入盛夏,阳气极盛
小暑(五月午)
气温升高,湿热交织,万物长极
大暑(五月午)
一年中最热时期,酷暑难耐
立秋(七月申)
秋季开始,暑气渐退,天气转凉
处暑(七月申)
炎热暑天结束,天气转清爽
白露(七月申)
露水凝白,天气转凉,秋意渐浓
秋分(七月申)
昼夜平分,秋季进入全面成熟期
寒露(七月申)
露水寒冷,将要结冰,预示天气转冷
霜降(七月申)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秋季进入深秋
立冬(八月子)
冬季开始,万物收藏,气温下降
小雪(八月子)
开始下雪,降雪量减少,地面有霜
大雪(八月子)
降雪量增多,地面积雪,覆盖农田
冬至(十一月丑)
白昼最短,寒冷冬季来临
小寒(十一月丑)
气候开始寒冷,但未到严寒程度
大寒(十一月丑)
一年中最冷时期,严寒逼人
二、补充说明
中气与节气:
每月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如雨水、春分等),其余为“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