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一名言,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名言出处
该句出自西汉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原文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二、核心思想
“天”的多重含义 - 自然主宰:指自然界最高主宰或天意;
- 抽象理念:包含形而上的精神原则,如三纲五常;
- 宗教象征:类比宗教中的神圣意志。
“道”的封建伦理内核
董仲舒将“道”与“天”结合,指封建社会的伦理准则(如三纲五常)是天意所定,因此具有永恒性。
三、哲学评价
形而上学局限性
该观点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发展变化,属于形而上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以“天”为绝对精神,将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伦理绝对化,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特征。
四、历史影响
维护封建秩序: 为汉代封建统治提供理论依据,强调统治合法性源于天意; 思想融合
五、争议与反思
晚清保守派以此句抵制变法,实为僵化传统;现代哲学则认为需结合辩证法看待历史发展。
(注:该句后世被反复引用,需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其哲学价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