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匠心”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文学艺术或技术工艺等领域具有独特而巧妙的构思或设计。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要素 - “别”:
表示与众不同、独特的意思;
- “具”:具有、具备;
- “匠心”:指巧妙的心思,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中的创造性构思。
引申含义 该成语可引申为在方法、技巧或艺术表现上突破常规,展现出独到的智慧和审美能力。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出自唐代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的名句:“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句话原指文学创作不应拘泥于古人的形式,而应追求独特的艺术构思。
历史背景:孟浩然作为唐代诗人,其作品以自然流畅、意境深远著称,王士源的评价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创新与个性的重视。
三、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 - 可作谓语(如:这部设计别具匠心);
- 作定语(如:别具匠心的工艺品);
- 常与“独具匠心”“匠心独运”等成语互换使用。
近义词
包括: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别出心裁。
反义词
指缺乏创新、墨守成规,如:拾人牙慧、老生常谈。
四、示例
文学艺术: 莫扎特的音乐别具匠心,常通过旋律创新打破传统; 工艺设计
综上,“别具匠心”强调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突破,是评价艺术或技术成就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