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曲的古今异义主要体现在词义的扩展和引申上,具体分析如下:
一、古义与今义的差异
本义差异 - 古义:
指物体形状的弯曲,如“委婉”(弯曲的言辞)、“委曲婉转”(形容声音或情节曲折)。 - 今义:多指因客观原因而违背本意,如“他委曲求全”“受到委曲”。
引申义的演变 - 古义:
可表示事情的经过或底细(如“告知委曲”)。 - 今义:较少使用,但仍保留“说明情况”的含义。
二、具体语境分析
古诗文中的用法
《史记·天官书》:“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指变化多端)
《水浒全传》:“烦他预先告知委曲。”(指事情的经过)
《白石诗话》:“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指诗作缺乏曲折变化)
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他委曲自己迁就了对方。”(现代汉语中“委曲”多用于描述主动屈服的行为)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屈身(如“委曲从俗”)、勉强(如“委曲求全”)、原委(如“说明委曲”)。- 反义词:坦率(如“直言不讳”)、公道(如“伸张正义”)。
四、总结
委曲的本义为物体弯曲,后引申为曲调、事情经过或屈服行为。古今异义体现了语言的动态发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