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原名:恩煦
字:仲恺
号:夷白
籍贯:广东归善(今惠阳县)
出生与逝世:1877年4月出生于美国旧金山,1925年10月被暗杀于日本
二、主要经历与成就
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 - 1893年随父亲回国,后赴日本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接触西学并萌生反清思想。 - 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外务部干事,开始参与革命活动。
孙中山时期的重要贡献
- 1906年与何香凝结婚,后协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1912年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推行地税换契法,整顿财政。 - 1919年任国民党财政主任,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
反袁斗争与组织建设
- 1917年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后赴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致力于反袁斗争。 - 1923年任广东军政府临时委员,参与改组国民党并筹建黄埔军校。
晚年活动与历史评价
- 1925年被袁世凯派军暗杀,时年48岁。 - 与朱执信、胡汉民等创办《建设》杂志,发表《三大民权》等文章,推动社会进步。 - 1928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央常委。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民主革命先驱: 作为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主张联俄联共,推动国共合作。- 爱国主义者
四、相关纪念地
仲恺中学:位于陈江镇,廖仲恺少年时期就读于此。- 仲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惠城区,是当地重要经济地标。廖仲恺的生平和事迹体现了惠州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其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