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清廉方面的文言文古诗,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白居易《三年为刺史(其二)》
"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在卸任杭州刺史后所作,以"饮冰复食蘖"自比清贫,"取得两片石"喻指坚守清白,体现其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二、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石灰石经烈火焚烧仍保持洁白的特性,隐喻自身坚守廉洁、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
三、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借墨梅自喻,表达不慕虚荣、保持清高气节的情怀。
四、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以冰心玉壶比喻自身清廉正直的品格,成为后世传颂的廉洁名句。
五、陈璠《宿州判官亭寄卢仝》
"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
通过南柯一梦的比喻,警示贪腐者最终会自食恶果。
补充说明:
1. 李商隐《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虽未直接写廉,但蕴含勤俭治国、反对奢靡的廉政思想。
2. 罗隐《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虽为讽喻诗,但可从反面印证清廉的重要性。
以上作品均围绕清廉主题展开,或直接抒怀,或借物喻理,共同构成唐代廉政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