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肺腑”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情感或言论出自内心深处,具有真诚、坦率的特点,常用于形容言语或行为的真实性。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强调情感或观点不是虚假的、客套的,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例如:
> 他的道歉发自肺腑,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
言语的恳切与坦率
用于形容说话或写作时情感真挚、毫无保留。例如:
> 她在演讲中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对环保的关注。
二、结构解析
“发自”: 表示来源、起点,强调从内心产生。- “肺腑”
三、相关成语
近义词 肺腑之言:
指出于内心真诚的话,如《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对刘邦的谏言。 - 感人肺腑:形容言语或事迹深深打动人心,如一部感人的电影情节。
易混淆点
需注意与“发人肺腑”的区别,后者指言论或作品引发深刻思考,例如:
> 这篇文章发人肺腑,让人重新审视人生价值。
四、使用建议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或口语中,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场景。例如:
正面评价:
> 他的道歉发自肺腑,值得信赖。- 负面警示:
> 虚伪的赞美不过是一时发自肺腑的谎言。
综上,“发自肺腑”通过比喻手法突出了真诚与真实的重要性,是汉语中表达深厚情感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