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不释卷”的故事,可概括为以下要点:
核心人物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原为基层军官,以勇猛善战著称,但初期文化水平有限。
转折点
孙权劝学:
1. 吕蒙因拒绝学习史书、兵法被孙权批评,孙权以光武帝刘秀(光武)和曹操(孟德)为例,强调“手不释卷”的重要性;
2. 孙权建议吕蒙先读《孙子》《六韬》等兵法,再读《左传》《史记》等史书,认为读书可提升指挥能力。
结果
吕蒙发愤学习,短时间内掌握兵法精髓,指挥作战能力显著提升。他以3万兵士白衣渡江、夜袭当阳等战役证明了自己的成长,最终成为吴国主将,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寓意
该成语现多用于形容勤奋好学、沉迷书籍的状态,既可用于褒义(如刻苦钻研),也可用于中性或贬义(如脱离实际)。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