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羲之(东晋)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创作于353年兰亭修禊集会,28行324字,展现自然流畅的书法意境。
墨池典故:因池水被洗墨染黑得名,体现其勤学苦练。
鹅的故事:用书法作品换鹅,展现率真性格。
二、欧阳询(唐代)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代表作,结构严谨,被后世奉为范本。
观碑故事:三次驻足石碑临摹,反复揣摩三天三夜,展现对书法的执着追求。
三、颜真卿(唐代)
《多宝塔碑》《颜勤礼碑》:楷书经典,开创“颜体”书风,雄浑厚重。
安史之乱:誓死抵抗叛军,被俘后宁死不屈,展现忠烈品格。
四、柳公权(唐代)
“三步成诗”:应文宗之邀作诗,以三步完成,被誉为“诗佛”。
学书经历:曾向无臂老者(以脚写字)求教,改掉自夸习惯。
五、董其昌(明代)
袁可立案:发现年幼袁可立,带其读书,后两人同中乡试、会试,体现教育智慧。
禅宗影响:书法中融入禅意,追求自然与空灵。
六、钟繇(东汉)
《宣示表》:楷书鼻祖,被曹操称为“当世第一书法家”。
掘墓偷艺:为求《笔论》,从坟墓中挖出古籍,展现痴迷程度。
七、米芾(北宋)
拜石成癖:对石头行跪拜礼,开创“石刻书法”新流派。
“刷字”风格:用笔迅疾,墨色淋漓,充满动感。
八、苏轼(北宋)
《寒食帖》:被贬黄州时所作,字里行间透出豁达乐观,与人格契合。
书法与诗词:诗词与书法并称“苏门四绝”。
九、黄庭坚(北宋)
瘦硬风格:与苏轼相反,以瘦硬奇崛见长,开创“宋四家”之一。
创新精神:打破传统格调,形成独特审美体系。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书法家的艺术造诣,更反映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与时代精神。通过临摹经典、创新实践,书法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