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的技术和方法可分为基础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销售管理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基础建设
鸡舍选择与建设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场地,避免强风、积水等不利条件。 - 根据养殖规模规划功能区域,如饲养区、活动场、消毒区等,采用钢筋混凝土房舍或塑料暖棚,投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环境控制
保持鸡舍温度稳定,育雏期(0-30日龄)需30℃左右,使用高猛酸钾消毒饮水预防应激。 - 光照管理:蛋鸡产蛋期采用28小时光照周期,肉鸡育成期建议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
二、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
育雏期以高蛋白饲料为主(如玉米、鱼粉),育成期逐渐过渡到青饲料和全价饲料。 - 每日分三次投喂,避免过量饮水,饲料需保持清洁无霉变。
饲养密度与分群
肉鸡饲养密度控制在1.5-2.5只/平方米,蛋鸡1-2只/平方米,散养鸡不超过50只/亩。 - 母鸡群公母比例建议1:15~20,蛋鸡1:10~14,采用人工授精可提高比例至1:30~50。
日常管理
每天清理鸡舍粪便,消毒饮水和饲料槽,减少应激源(如突然温度变化)。 - 观察鸡群行为,及时淘汰病弱、低产或公雏(育雏期公雏耗料25%)。
三、疾病防治
疫苗接种
育雏期接种鸡瘟Ⅳ系、鸡瘟灭活苗等疫苗,70日龄后补打鸡瘟Ⅰ系,120日龄加强免疫。 - 肉鸡可接种新城疫、霍乱疫苗,蛋鸡需关注禽流感防控。
防疫措施
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提升免疫力,驱虫每周1次(广谱低毒药物)。 - 发现疫情立即隔离治疗,消毒消毒消毒(环境、器具、人员)。
四、销售与收益管理
出栏时机
肉鸡达到育成标准(日增重1.8-2.2kg)或市场价高时出栏,蛋鸡需结合产蛋周期和品质决定。 - 注意养殖成本核算,避免过度投入导致亏损。
品质控制
严格把控饲料质量,运输和储存防止霉变,确保鸡只健康无抗生素残留。 - 满足市场需求,散养土鸡可保留天然风味,商品鸡需符合标准化要求。
总结:
养鸡需科学规划场地与设备,精细管理饲养流程,强化疾病防控,并根据市场动态调整养殖策略。建议初学者从本地适应性强的品种和散养模式入手,逐步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