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应急避难场所分为哪两种类型

59

应急避难场所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根据功能定位和设施配置有所不同:

一、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

定义与功能

用地类型为公园、广场、公共绿地、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开敞空间的场所,主要用于接纳受灾人员紧急疏散或较长时间避难及生活,需具备应急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典型场所示例

- 城市公园:如大型综合性公园,通常配备应急照明、垃圾收集点等设施;

- 市政广场:地势开阔,适合快速疏散大量人群;

- 学校操场:可作为临时避难指挥中心或医疗救助点;

- 体育场馆:利用空间储备应急物资,快速转换为避难场所。

二、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定义与功能

用地类型为学校室内场所(如教学楼)、体育馆、影剧院、社会旅馆、救助站、度假村、人防汽车库等公共建筑,平时用于正常使用,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转换为避难场所,配备基本生活设施。

典型场所示例

- 学校教学楼:可作为临时避难指挥中心或医疗救助点;

- 体育馆/影剧院:提供较大空间和通风设施;

- 社会旅馆/救助站:具备基本生活服务功能;

- 人防汽车库:具备防护性能,适用于空袭等灾害。

三、其他说明

功能差异:

场地型以开放空间为主,适合大规模疏散;场所型以建筑内部空间为主,适合长时间避难和物资保障。- 识别方法:平时关注建筑用途及是否配备应急标识,紧急时优先选择靠近公园、广场或学校操场的场所。以上分类依据功能定位和设施配置,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交叉类型(如学校操场兼具场地型和场所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