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常混淆的成语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近义成语混淆
一笑了之 vs 一笑置之 - 一笑了之:
指用笑一笑的态度对待,不予理睬。 - 一笑置之:表示对事情不以为意,轻视其重要性。 - 易错点:两者均含“一笑”,但后者含贬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乘风破浪 vs 浪遏飞舟 - 乘风破浪:
比喻勇往直前,不畏困难。 - 浪遏飞舟:原指船行迅疾,现比喻声势浩大,不可误用为“阻止困难”。
二、反义成语混淆
不以为然 vs 不以为意 - 不以为然:
指不认同某事,含轻视意味。 - 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轻视之意。
不塞不流 vs 不止不行 - 不塞不流:
比喻旧思想顽固,阻碍新思想产生。 - 不止不行:指旧思想必须被打破,新思想才能建立。
三、固定搭配混淆
安步当车 - 原指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现多比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不刊之论
- 指不可更改的言论,常被误用为“完美无缺的论断”。
四、语境误用
鬼斧神工 vs 神来之笔
- 鬼斧神工: 专指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 - 神来之笔
始作俑者 vs 第一个做某事的人 - 始作俑者:
特指恶劣风气的开创者,含贬义。 - 普通“第一个做某事的人”无贬义,不可混用。
五、其他常见易混
差强人意:常被误用为“完全不满意”,实指“大体满意”。- 放浪形骸:形容行为放纵,不可与“放纵思想”混淆。 总结:高考易混淆成语多为近义、反义或固定搭配差异,需结合语境辨析。建议通过对比词义、固定用法及权威资料加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