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中的辅导员鉴定需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涵盖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以下是具体撰写要点及示例:
一、核心撰写要点
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 - 强调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可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如参与志愿服务、班级活动等)。
- 体现政治素养,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等。
学习态度与成绩表现
- 描述学习刻苦、成绩稳定或优异,突出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发表学术见解、参与科研项目)。
- 评价学习方法与习惯,如主动探索、按时完成作业等。
社会实践与团队协作
- 反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或团队项目的情况,强调组织协调能力(如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
- 说明劳动态度与集体荣誉感(如班级卫生、集体荣誉项目)。
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
- 评价沟通能力、创新思维、抗压能力等软实力。
- 结合特长发展,如文艺、体育等方面的表现。
二、示例结构
开头: 简要概括学生整体表现(如“品学兼优、全面发展”)。 主体
结尾:总结评价,强调“符合高校毕业生基本素质要求”。
三、注意事项
语言规范:使用客观、积极的语言,避免空泛描述,尽量用具体事例支撑评价。
字数控制:根据学校要求(如150-200字),精简表达核心内容。
格式要求:与自我鉴定、院系鉴定等部分区分,注意排版整洁。
通过以上要点,可系统、全面地撰写出符合规范且具有说服力的辅导员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