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

59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展现了其卓越的智谋与胆识。以下是故事的核心要点:

任务背景

周瑜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故意提出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难题,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却淡定表示只需三天完成,立下军令状后开始筹划。

准备阶段

诸葛亮秘密向鲁肃借来二十艘船,每船配备三十名军士,用青布幔子遮盖,并在船两侧扎满草人作为靶子。他要求鲁肃保密,避免曹军察觉。

实施过程

第三天凌晨,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率船队向曹军水寨进发。他命士兵擂鼓呐喊,制造进攻假象。曹军因雾大疑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反而命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草船两侧的草人迅速被射满箭矢,诸葛亮再调转船头让另一侧受箭,最终完成十万支箭的“借取”。

结果与影响

雾散后,诸葛亮返回东吴,清点箭数远超十万支。周瑜惊叹其神机妙算,自认不如。这一故事成为智慧与策略的象征,衍生出“草船借箭——满载而归”等成语。

历史与文学差异

正史《三国志》中仅记载孙权曾利用大雾借箭的类似事件,但未提及诸葛亮的具体策划。小说则将这一情节归功于诸葛亮,突出其谋略与胆识。

总结:

草船借箭通过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结合,展现了诸葛亮的非凡智慧,成为后世传颂的智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