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居即事》
-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以绿竹、红莲为典型意象,展现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生机)
王安石《咏石榴花》
-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突出石榴花浓绿枝叶与点缀其间的红花,形成鲜明对比)
高骈《山亭夏日》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通过“绿树阴浓”表现夏日绿植的繁茂与清凉)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以“浅草”象征初春绿植的嫩绿与生机)
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描绘雨后荷塘的深绿与清新香气)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以涧边幽草表现田园绿植的孤寂与自然之美)
韩愈《榴花》
- 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虽以榴花为主,但“万枝”也暗示了绿叶的繁茂)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 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芭蕉叶的“分绿”形象地表现了绿植的柔韧与生机)
高蟾《上商侍郎》
-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以秋江芙蓉的坚韧表现绿植的生命力)
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柳树与莲花的绿与红交织,展现溪边绿植的层次感)
以上诗词通过不同绿植(如竹、莲、草、榴花等)的形态、色彩与生长环境,展现了自然生机与人文意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