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夜书所见》的原文及权威赏析,作者叶绍翁在诗中通过“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描绘了以下内容:
一、作者实际看到的景象
夜深篱笆下的灯火:诗人通过窗户看到远处篱笆处亮着一盏灯,灯光在秋夜中显得格外温暖。- 秋风与梧叶声: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已为背景铺垫,烘托出孤寂的秋夜氛围。
二、作者料想的场景
儿童捉蟋蟀的活动:结合“知有”(料想、知道)和“挑促织”(用细物引动蟋蟀),诗人推测篱笆下灯火是孩童在夜间捉蟋蟀的场景。- 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一场景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形成现实与回忆的对比。
三、诗句的深层含义
情景交融:通过“夜深篱落”与“客情”“乡愁”的呼应,展现羁旅之愁与乡土温情的交织。- 虚实结合:“知有”暗示了推测成分,既可能是真实所见,也可能源于听觉或记忆的联想,增强诗句的含蓄美。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