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俗语的解析如下:
一、核心含义
该俗语比喻因贪图小利而忽视大利,导致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具体表现为:
主次颠倒:
将次要事物(芝麻)看得比主要事物(西瓜)更重要,最终因小失大。2. 行为特征:做事缺乏全局观,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后果。
二、出处与演变
来源争议:部分资料提到该俗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但多数来源认为其实际为民间俗语,后演变为歇后语形式。- 衍生表达:与成语“因小失大”同义,常见变体包括“主次不分”“得不偿失”等。
三、典型例证
如小猴子为捡芝麻放弃西瓜的故事,通过动物形象讽刺人类易因琐碎事物荒废大事的普遍现象。现实场景中,常见因琐碎事务拖延学业、工作失误等案例。
四、相关成语与俗语
类似表达还包括:
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猪八戒照镜子(弄巧成拙)
本末倒置(颠倒主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