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与《黄鹤楼》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分别以泰山与黄鹤楼为意象,展现了诗人杜甫与崔颢的卓越才华。以下是两首诗的详细鉴赏:
一、《望岳》——杜甫
核心主题:赞颂泰山雄伟壮丽,抒发青年壮志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句解析:
首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设问开篇,通过“齐鲁青未了”展现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的磅礴气势,呼应“望岳”主题。颔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用“钟”字赋予大自然生命力,通过“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巍峨高耸,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颈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以“曾云”与“归鸟”细节描写,展现云雾缭绕的壮美与归鸟的悠然,烘托心胸开阔。
尾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达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体现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
:全诗无“望”字却紧扣主题,通过远近、朝暮、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泰山全貌,语言精炼且意境深远。
二、《黄鹤楼》——崔颢
核心主题:借黄鹤楼之景抒发漂泊感与思乡之情,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诗句解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传说开篇,形成今昔对比,营造空灵意境。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通过黄鹤的永恒与白云的飘渺,强化时光流逝的感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具体景物描写,展现江汉平原的生机与繁华,形成画面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抒思乡之情,以“烟波江上”反衬孤寂,意境深远。 艺术特色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总结
两首诗均以自然景观为载体,但情感基调不同。《望岳》侧重壮志与豪情,通过泰山象征理想与抱负;《黄鹤楼》则聚焦乡愁与人生感慨,以黄鹤楼为媒介抒发羁旅之思。杜甫与崔颢均以卓越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成为唐代诗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