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主要包括以下著作,分为“四书”“五经”和“十三经”三类:
一、四书
《大学》 讲述从个人修养到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
《中庸》
提出“中庸之道”,主张保持事物平衡,避免极端,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含“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
《孟子》
孟子阐述“性善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强调民本思想。
二、五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尚书》
多体裁文献汇编,保存商周重要史料,相传为孔子修订。
《礼记》
典章制度集,包含《大学》《中庸》等原篇,后由戴圣编纂。
《周礼》
记载西周政治经济制度,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
《春秋》
孔子修订的历史编年书,记录鲁国历史,体现“微言大义”。
三、十三经(含《乐经》)
《易经》
占卜与哲学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诗经》
诗歌总集,保存西周至春秋中叶文学。
《尚书》
早期史书,部分篇章为后世补充。
《礼记》
典章制度汇编。
《周礼》
政治经济制度典籍。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三传,解释历史事件与思想。
《论语》
孔子言行录。
《孝经》
阐述孝道,东汉时被列为官学。
《尔雅》
词典与训诂著作。
《孟子》
孟子思想集,强调“性善论”。
注:
不同朝代对经典定义存在差异,如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分离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