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的写作格式需遵循传统规范,结合现代表达习惯,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格式结构
称呼 - 顶格书写,根据关系选择称谓:
- 近亲(如父母、兄弟姐妹):直接写称谓(如“爸”“妈”);
- 平辈(如恋人、朋友):可加修饰语(如“亲爱的”“丽”);
- 晚辈(如子女):直接写名字或加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
问候语
- 独立成段,简洁得体,常见表达:
- “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
- 节日问候(如“新年好”“春节愉快”)。
正文
- 分段书写,每段一事,内容可包含:
- 问候与关心(如“妈妈,您似乎病了,要多喝水”);
- 个人事务说明(如学习、工作进展);
- 对长辈的劝慰或对晚辈的期望。
祝颂语
- 紧接正文末尾,顶格书写,常用:
- “此致 敬礼”;
- 根据对象调整,如长辈可用“敬祝健康”,平辈用“祝学习进步”。
署名与日期
- 署名:
- 亲友间可只写名,长辈或正式场合建议写全名;
- 位置在祝颂语后另起一行靠右。 - 日期:写在署名下方。
二、注意事项
语言风格: 保持真诚,避免空洞套话,可结合具体事例; 格式调整
特殊对象:对非直系亲属可加“尊敬的”等修饰词,增强亲切感。
通过以上结构,既能体现传统礼仪,又能适应现代沟通需求,是撰写家书的通用指南。